富硒蛹蟲草新型硒多肽緩解LPS損傷小鼠神經炎癥和腸道菌群失調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安全與健康研究中心吳清平院士與客座研究員丁郁研究員團隊在食品領域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1區,Top,IF:5.279)發表了題為《富硒蛹蟲草新型硒多肽緩解LPS損傷小鼠神經炎癥和腸道菌群失調》(Novel Selenium-Peptides Obtained from Selenium-enrich Cordyceps militaris Alleviate Neuroinflammation and Gut Microbiota Dysbacteriosis in LPS-Injured Mice)的研究性文章(Supplementary Cover)。該文第一作者為吳書建博士研究生,通訊作者為丁郁研究員。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稱老年癡呆)是世界上最難解決的疾病之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腦的神經炎癥與AD的發病機制相關。神經炎癥與阿爾茨海默病(AD)的關系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同時,由于氧化應激(OS)會導致神經元損傷,這在促進神經炎癥及其相關AD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因此,減輕腦部神經炎癥和OS對緩解AD至關重要。
近年來,人們發現硒多肽(Se-Ps)既是硒的補充物,又是很好的肽來源。多肽和硒均可有效調節腸道菌群,進而通過“腸-腦”影響腦部健康,包括腦部神經炎癥。同時,硒作為許多含硒酶的中心,使硒多肽具有比原肽更強的生物活性。并且有機硒(主要為硒代蛋氨酸形式)作為所有生物體硒的來源,其毒性小于無機硒,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營養價值。因此,硒多肽通過調節“菌群-腸-腦”軸或是緩解AD的一種潛在策略。許多研究表明,食用菌中不同生物活性物質可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并改善健康狀況。而富硒蛹蟲草中活性物質已被證明具有調節腸道菌群和緩解氧化應激損傷等功能。由此可知,富硒蛹蟲草硒多肽或是靶向“菌群-腸-腦”軸干預大腦健康的有效活性物質。
該研究從富硒蛹蟲草中獲得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的硒多肽VPRKL(Se)M和RYNA(Se)MNDYT。Se-Ps在體外細胞實驗中表現出顯著的保護作用。在小鼠模型中,Se-Ps通過抑制促炎介質的產生,并促進抗炎細胞因子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進而對LPS誘導小鼠大腦的炎癥與氧化應激表現出顯著的預防作用,有效緩解LPS損傷小鼠的認知功能障礙。同時,Se-Ps不僅能預防LPS誘導小鼠的腸道黏膜損傷,而且還對腸道菌群失調具有積極作用。綜上,Se-Ps的抗氧化、抗炎和調節腸道菌群的特性有助于其神經保護功能。
附件下載: